台塑企業鑑於台灣石化基本原料長期以來嚴重供應不足,導致石化業中下游的發展受到限制,為紓解原料短缺之困境,乃提出六輕計畫,並於1986年獲政府核准興辦。首先選擇利用宜蘭利澤280公頃土地建廠,後因遭遇無理的環保抗爭,乃於1988年轉至桃園觀音,但也是由於類似原因而宣佈放棄。
1991年,雲林地方上下一致表示歡迎,於是選擇於雲林縣離島基礎工業區之麥寮區及海豐區進行填海造陸,籌建年煉原油2,500萬公噸的煉油廠、年產乙烯293.5萬公噸輕油裂解廠及其相關石化工廠、重機廠、汽電廠及麥寮工業港等,此外,鑑於台灣電力嚴重缺乏,對於民生與工商發展影響至鉅,因此決定設立基載燃煤火力發電廠,發電後全量併入台電供電系統,以協助紓解台灣電力供應不足之困境。
目前六輕計畫一至四期總共投資金額約新台幣9,278億元 ( 含工業港、發電廠 ),共興建56座工廠,已全部完工投產。
填海造地工程:填砂量約10,915萬立方米,該填砂量相當於可在基隆至高雄長達373公里長之高速公路上,填築八個車道寬之路面達三層樓高。造地面積約2,255公頃,約為台北市面積(27,180公頃)的8%,約為高雄市面積(15,359公頃)的14.7%強,約佔台灣面積的0.062%。
設備基礎工程:打設基樁總長度達470萬公尺以上。混凝土用量高達904萬立方米(約需水泥量197萬公噸)。
建廠工程:同時在單一園區內興建煉油廠、輕油裂解廠、汽電廠、發電廠、重機廠、鍋爐廠、矽晶圓廠及石化相關工廠計53座,僅廠區內之配管長度即高達3,000餘公里。
園區面積:約2,603公頃,係林園石化工業區(403公頃)、大社石化工業區(109公頃)及頭份石化工業區(95公頃)合計總面積之四倍多。
本計畫之麥寮港,港域面積476公頃,航道於中潮位時水深達24公尺,可供30萬噸級之船舶進出,不但將成為台灣最深之港口,同時也是第一座由民間投資開發興建之工業專用港。麥寮港每年貨物吞吐量可達達7,000萬公噸,僅次於高雄港,為國內第二大港。雖然麥寮港是一個工業港,但是本港營運可使雲林縣擁有一良好的港口,並促使鄰近地域廣闊的腹地成為臨港地帶,為當地帶來海上運輸的便利,促進產業發展。
本計畫規劃設置大型火力發電機組四部,每部機組容量60萬瓩,目前已完成三部機組合計發電容量180萬瓩,分別於1999年6月、9月及2000年9月正式商轉,所生產之電力完全躉售予台灣電力公司併入全台供電系統,對於紓解台灣電力供應不足之困境有極大助益。
六輕四期擴建後產能從日煉量45萬桶成長至目前的54萬桶,其中輕油產量可達375萬公噸,供應麥寮園區內相關工廠使用,同時生產汽油、柴油、航空燃油、液化石油氣等行銷海內外。
共設三座輕油裂解廠,其中輕油裂解一廠完成去瓶頸工程後,乙烯年產能由45萬公噸,提昇至70萬公噸,輕油裂解二廠乙烯年產能103.5萬公噸,輕油裂解三廠已於2007年完工量產,年產能120萬公噸,乙烯年產能合計達293.5萬公噸。
主要生產電力、蒸汽、工業用水、超純水、氮氣、氧氣及壓縮空氣等,供麥寮園區相關工廠使用,目前合格汽電共生系統共設置十六組機組,總裝置容量275萬瓩,為全國最大汽電共生廠,生產之電力除供應製程所需外,剩餘電力可售予台電,紓解台電供電壓力。
機械廠主要從事煉油與石化製程設備( 反應槽、塔槽、壓力容器、覆土式儲槽) 之設計、製造、安裝及建造。綜合製造能力為12Mφx120MLx2,000 MT,即單一設備超過直徑12米,長度120 米,重量2,000公噸。鍋爐廠主要從事汽電共生廠及發電廠設備之規劃、設計、製造、安裝及建造。 承造能力:汽電共生廠可達50~150MW,獨立發電廠可達600MW。
六輕計畫開發的麥寮區及海豐區,位於雲林縣最北端濁水溪出海口,南北長約8公里,沿海岸線向外延伸4公里多之外海地帶。絕大部分的土地平時均位於海平面以下,低潮時在海邊可看到一部分浮出海面砂地,滿潮時仍是一片汪洋,必須大舉進行填海造陸工程,開發造地的面積約2,255公頃。此二區域與沿海魚塭留有海水道隔離,填海造地完成後必須再經過地質改良鞏固基地後,才能作為建廠用途。
填海造陸是先用拋石堤在海中構築一道圍堤,將預定建廠的海域圍起來,然後以抽砂船在政府核定的海域中抽取海砂,填入圍堤內,以創造出新生地。麥寮鄉位於俗稱「風頭水尾」之地,不但對外交通不便,且一年中有半年的強烈東北季風,天候狀況十分惡劣,六輕計畫一切皆從零開始,真可謂滄海變桑田之浩大工程。
台塑企業一直堅持「環保與經濟並重」的理念,對於污染防治及環保工作不遺餘力。為此,特別成立了「安全衛生環保中心」,來統籌管控空氣、廢水、廢棄物、噪音及生態的監測,尤其六輕計畫麥寮園區建廠均採用先進工業污染防治技術,投入經費高達1,308億元,目前成效顯著,已達到先進國家標準。
以空氣污染防治為例,火力發電廠的煤炭從輸送到儲存都採取密閉式系統,防止煤塵飛揚逸散,排放的氣體也都經過排煙脫硝及脫硫、靜電集塵等層層處理,以袪除排氣中的污染物,發電廠的NOx、SOx排放濃度亦遠低於先進國家標準。廢水污染防治方面,麥寮園區內共設置8座綜合廢水處理池,經化學及生物等程序完善處理再匯流排出,經檢測,妥善處理後的排放水質甚至可以養殖錦鯉。同時,麥寮園區是台灣唯一採行事業廢棄物於園區內自行處理的工業區,計有日處理150噸廢棄物的焚化爐2座、固化工場、掩埋場及灰塘等,由此可見我們對於環保的用心及成效。
麥寮園區節水節能計劃有感於用水來源取得不易,以及因應國際潮流與配合政府推動節能減碳政策,先後成立「水資源利用與開發中心」與「節能減碳專案小組」,大力投入如製程用水減量、廢水及雨水回收再利用等節水及水資源開發工作,以降低水資源耗用;更積極推動能源效率提高、廢熱回收與廠際間能源利用整合、設立風力發電機組作為替代能源等工作,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及能源的消耗,有效減緩地球暖化問題。
六輕計畫一至四期投資金額高達9,278億元, 其中環保支出計1,308億元, 六輕計畫建廠完成後,對台灣之貢獻,除可增強民間投資信心、穩定石化工業發展、促進石化工業升級及促進區域均衡發展,縮短城鄉差距外,尚包括:
台灣乙烯自給率可由1994年的38%提高至2019年已達100%。
2022年產值已達1兆5,058億元。
近5年平均每年增加政府稅收逾180億元。
帶動中、下游相關工業發展,增加工業產值及工作機會。
麥寮港便利產業運輸,促進地方繁榮發展。
獨立發電廠可以紓解台灣電力供應不足的問題。
增加台灣面積2,255公頃。
投資公司
工廠類別
產品項目
產能(萬噸/年)
台塑石化
煉油廠
輕油、汽油、柴油
煉油量2,500
台塑石化
輕油裂解廠
乙烯
293.5
台塑石化
汽電共生廠
電、主蒸氣
電力2,754MW、主蒸氣11,580T/H
台灣塑膠
丙烯酸酯廠
AA/AE
10.8/15.4
台灣塑膠
聚氯乙烯廠
PVC
49.4
台灣塑膠
氯乙烯廠
VCM
80
台灣塑膠
碱氯廠
液碱
133
台灣塑膠
高密度聚乙烯廠
HDPE
35
台灣塑膠
聚乙烯醋酸乙烯酯廠
EVA
24
台灣塑膠
丙烯腈廠
AN
28
台灣塑膠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廠
LLDPE
26.4
台灣塑膠
甲基丙烯酸甲酯廠
MMA
9.8
台灣塑膠
四碳廠
MTBE/B-1
17.4/3.2
台灣塑膠
環氧氯丙烷廠
ECH
10
台灣塑膠
正丁醇廠
NBA
25
台灣塑膠
高吸水性樹脂廠
SAP
6
台灣塑膠
碳素纖維廠
碳纖
0.88
南亞塑膠
可塑劑廠
Plasticizers
44
南亞塑膠
環氧樹脂廠
EPOXY
16
南亞塑膠
酜酸酐廠
PA
22.8
南亞塑膠
異辛醇廠
2EH
20
南亞塑膠
丙二酚廠
BPA
42
南亞塑膠
乙二醇廠
EG
144
南亞塑膠
過氧化氫廠
ESO/H2O2
2/2
南亞塑膠
1,4—丁二醇廠(1,4BG)
1,4BG
12
南亞塑膠
異壬醇廠
INA
11.5
南亞塑膠
馬來酐廠
MA
6
台灣化纖
芳香烴廠
BZ/PX/OX/MX
133/197/48/10
台灣化纖
苯乙烯廠
SM
132
台灣化纖
純對苯二甲酸廠
PTA
110
台灣化纖
合成酚廠
PHENOL/ACETONE
44/27.1
台灣化纖
聚丙烯廠
PP
60
台灣化纖
PABS廠
PS/ABS/工程塑膠
20/14/3
台灣化纖
聚碳酸酯樹酯廠
PC
20
中塑
柏油廠
柏油
30
台灣醋酸
醋酸廠
HAC
30
南中石化
乙二醇廠
EG
36
台塑旭
彈性纖維廠
SPANDEX/PTMG
0.5/2.1
麥寮汽電
發電廠
電力
600MW x 3
台朔重工
機械廠
煉油及石化製程設備
4.3
台朔重工
鍋爐廠
汽電共生及發電設備
500T/H X 4ST
台塑勝高
矽晶圓廠
8吋/12吋矽晶圓
384萬片/336萬片
(台塑企業 總管理處提供,2022/12/30)